功效與作用
利尿消腫、固表止汗、燥濕健脾
白術是菊科多年生的草本植物白術的根莖,白術是中醫臨床常用的補益中藥,有“南術北參”之美稱。白術性溫,味甘、微辛帶苦,入脾經和胃經,具有利尿消腫、固表止汗、燥濕健脾、抗氧化等功效。
1、利尿消腫:白術具有利尿作用,能促進電解質,尤其是鈉排出,所以善治腎性水腫、肝性水腫、營養不良性水腫、妊娠水腫等。
2、固表止汗:白術具有益氣健脾、固表止汗的功效,作用與黃芪相似,力道稍弱,常用于脾氣虛、汗出不止。若脾肺氣血、衛氣不固、表虛自汗、易感風寒,可與黃芪、防風等補益脾肺、祛風散邪的藥物相配伍使用。
3、燥濕健脾:白術甘溫補虛,苦溫燥濕,主歸脾、胃二經,既能補氣健脾,又能燥濕、利尿,可廣泛用于脾氣虛弱,運化失職,水濕內生的食少、便溏或者泄瀉、痰飲、水腫、帶下等癥狀。
4、抗氧化:白術有抗氧化作用,能抑制脂質過氧化作用,降低組織脂質過氧化物的含量,從而避免有害物質對組織細胞結構和功能的破壞。
注意事項
適宜人群
脾虛食少、水腫者
禁忌人群
陰虛內熱、津液虧耗者
不宜同食
香菜、大蒜、青魚
白術性溫,而香菜有芳香健胃、祛風解毒之作用,能解表治感冒,具有利大腸、利尿等功能,還能夠增進血液循環,與白術同食可能會造成上火。白術具有健脾益氣、安胎等作用,大蒜辛溫香竄,含揮發油類,易與白術中的揮發油相互融合而干擾,改變其藥性,使白術藥性變得燥烈,故不宜同食。白術不宜與青魚同食,可能降低藥效。
食用方法
煮粥
白術、豬肚片、檳榔、生姜、粳米備好,先將豬肚片洗凈,放入砂鍋內,另將白術、檳榔、生姜用紗布袋裝好放入鍋內。加水清煮,至豬肚片煮爛為度,撈出肚片,棄藥袋。再將粳米入湯鍋內,煮至米爛湯稠,少加佐料即可。
做餅
白術研末,焙熟,大棗煮熟去核。面粉若干混合作餅,當點心食用。
泡酒
白術若干且壓碎,置砂鍋中,加水煮,然后加入白酒,密封,浸泡7天后濾出藥酒飲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