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疫情需求以重急診為主,消費日趨理性,大部分涉疫藥材品種的行情正逐漸轉穩,社會面各方開始保持理性采購交易,交易批量日趨縮小。
糧食價格雖堅挺,但消費終端疲態已現,目前藥材整體市場處于高位,相對于農產品市場利潤,中藥材種植吸引力增強,籽種市場預期較為火爆,部分品種將進入回調周期。隨著東北、中亞、東南亞、港澳等關口日通關便利,進口資源藥材或有變化。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于1月3日下午召開新聞發布會,著重緩解藥品供應緊張和增加中藥救治力量。在指導各地做好相關中藥儲備的同時,印發《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中醫藥干預指引》,推薦70種中成藥供群眾居家治療時使用,鼓勵各地制定治療新冠病毒感染癥狀的中藥協定處方,允許相關的醫療機構中藥制劑在醫療機構間調劑使用,千方百計擴大中醫藥供給,形成新的一波中醫藥文化的宣傳和傳承。隨著三年沉淀的技術成熟,“三方三藥”以及各地中醫、中西醫結合的經驗表明,輕型、普通型單純以中醫藥治療就有效,并可以阻止向重型轉變。重型、危重型中西醫協同治療也取得較好的效果,有望疫后時代,繼續從基層機構端刺激需求。
三駕馬車之一的消費方面,居民社會商務活動增多,旅游活躍,國內經濟復蘇現象增多,國內各渠道各資訊都在投放消費信心,消費刺激、金融護航,給市場顧慮以定心丸,新冠影響越來越遠,滋補康復等藥食類有望有變化。
進一步加強中藥科學監管,促進中藥傳承創新發展,1月4日國家藥監局推出9個方面35項中藥傳承創新發展具體措施,從上游到下游,從國內監管機制到國際合作,縱深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藥品監管實踐和具有中國特色的中藥科學監管體系建設。
近期行情上漲或者堅挺的品種:
陳皮、紫菀、川貝、僵蠶、葶藶子、黨參實銷堅挺;金銀花、連翹、前胡、蘆根走動減慢;射干價高維持小批走動;田基黃、枇杷葉、山海螺、紅景天價格上升;黃連、款冬、遼細辛、五味子行情上升;知母鮮貨采挖中,人氣快聚、價格升;桂皮、八角、山柰、草果、烏梅、白芷、北沙參、進口砂仁、胡椒用季走快;黃柏、厚樸關注度增強;貴州河北等旱半夏產地成本上調,市場仍有量,;云南三七價格穩定以統貨交易偏快;進口砂仁走快,國產砂仁貨多震蕩。
近期行情下跌或者疲軟品種:
黃芩尋貨者開始減少,供應保持量大,不斷上貨價格下滑;水蛭、紫草、干姜、貫眾緩慢下滑;白及升價后采挖上量快,實際需求不足,轉疲明顯;天麻、肉蓯蓉大量上市,行情止升平穩;延胡索預期擴種,行情下滑;檸檬、佛手、海金沙貨緩。當歸黨參轉暢;廣西、四川香料保持行情平穩,調料市場反彈有限;河北瓜蔞系類開始應市,行情不及前期堅挺;川澤瀉產新拋售低迷中。